close

調查顯示,全美最大的50家網站,在每個訪問者的電腦上,平均安裝64種追蹤技術,因此凡點擊過該公司網頁,用戶的隱私將無所遁形,而數據中間商再出售經過整理的用戶資料,這已成為網路新的生財之道。

根據《華爾街日報》報導,在美國有一家[x+1]公司利用網路上非常流行的追蹤技術,來收集用戶的網站瀏覽記錄,形成1個記錄人們上網行為的龐大數據庫,雖然不記錄姓名,但會將收集到的個人標識與住房情況、家庭收入、婚姻狀況和常去的店家等資訊進行交叉比對和匯集,再推測用戶的個人喜好。

另外,紐約的Lotame公司通過一種名為beacons的追蹤軟體,來對用戶進行監控。beacons是一種在很小的在網頁上運行的軟體,它可以記錄用戶在網頁上的操作,例如打字、滑鼠移動到哪個地方等,再分析用戶特徵和歸類。

這些公司依賴的追蹤技術可以分為三類,最基本的是cookies,通常是為了構築一份特定電腦訪問網頁的瀏覽記錄;而更強大的Flash cookies,則可以重裝用戶刪除的常規cookies,因此可以在用戶試圖避開線上追蹤時打開後門;而最新的技術beacons能夠記錄更為細微的行為,像是所打的文字等。

追蹤文件的開發者Targus公司透露,微軟旗下的網站MSN.com上植入追蹤文件,透過追蹤上網者,微軟可以得到用戶的年齡、性別、個人收入、婚姻狀況、有無子女、住宅情況等資訊。而在用戶登錄e-Bay幾秒鐘之後,行為細節的資料就已經登上了西雅圖初創公司BlueKai的拍賣台,像這樣的個人瀏覽習慣資料,最便宜每份僅值0.1美分(約台幣0.031元)。

網際網路公司利用cookies來追蹤,並收集用戶的使用習慣在幾年前就開始,不過,未受到普遍關注。全美最大的50家網站,在每個訪問者的電腦上,平均安裝了64種追蹤技術,而且通常都不給任何提示,甚至一些工具可以在用戶刪除時又悄悄複製,而且用戶的資料還一直處於持續更新的狀態。

對此,這些追蹤公司表示,所獲資料是不具名的,因為網路用戶的身份是以一個分配給其電腦的號碼來進行標識的,所以不涉及個人隱私。按照美國法律,用戶進入一家網站,電腦被植入最簡單的cookies是合法的。

透過網路追蹤技術獲得消費者數據是一種比較新的趨勢,數據中間商出售經過分析整理後的用戶資訊,目前還沒有法律明文規定是違法的,也不能把它簡單認定為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URUI_TECHNOLOGY 的頭像
    JURUI_TECHNOLOGY

    網路系統與資訊安全的Blog

    JURUI_TECHNOL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